碳酸钙在颜料中主要作为体质颜料(填料)和功能性助剂使用,广泛应用于涂料、油墨、塑料着色、橡胶制品等领域。其特性(如高白度、粒径可控、化学惰性)可优化颜料的物理性能、降低成本,并赋予产品特定功能。以下是具体应用分析:
- 替代高价颜料:碳酸钙价格低廉(约 200~800 元 / 吨),可替代部分着色颜料(如钛白粉、有机颜料),降低配方成本。例如,在乳胶漆中,碳酸钙可替代 30%~50% 的钛白粉,同时保持漆膜遮盖力。
- 调整色浆浓度:在油墨或塑料色母粒中,碳酸钙作为稀释剂,可调节颜料的着色强度(色浓度),避免颜色过深或过艳,同时改善加工流动性。
- 增强遮盖力与光泽度:
- 碳酸钙的折射率(1.59)与多数成膜物质(如树脂)接近,分散后可通过 “光散射效应” 增强漆膜或制品的遮盖力。例如,在白色涂料中,碳酸钙与钛白粉复配使用,可提升整体遮盖效率(比单一钛白粉体系节省 10%~20% 颜料用量)。
- 超细碳酸钙(粒径 < 1μm)可填充颜料颗粒间隙,使涂层表面更光滑,提升光泽度(光泽值提高 10~15GU)。
- 调节涂料稠度与流平性:
- 碳酸钙的吸油量(15~30mL/100g)低于多数颜料(如炭黑吸油量 > 100mL/100g),可降低涂料体系的粘度,改善施工时的刷涂性或喷涂雾化效果。
- 在厚浆型涂料(如地坪漆)中,碳酸钙作为骨料增加涂料触变性,防止流挂,同时提高涂层厚度(干膜厚度可增加 20~30μm)。
- 化学惰性与 pH 缓冲作用:碳酸钙为碱性填料(pH≈9~10),可中和涂料中残留的游离酸(如丙烯酸树脂合成中的未反应单体),防止颜料因酸性环境发生絮凝或变色(如铁红颜料遇酸褪色)。
- 抗沉降与防结块:碳酸钙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可增加颜料浆的内摩擦力,抑制颜料颗粒沉降(沉降体积比降低 30%~50%),尤其适合高固体分涂料或长期储存的色浆。
- 乳胶漆(内墙 / 外墙):
- 作用:作为主填料(添加量 20%~40%),提升漆膜硬度(铅笔硬度从 HB 提升至 2H)、耐擦洗性(≥10000 次),并降低成本。
- 选型:内墙漆常用轻质碳酸钙(粒径 1~5μm,白度≥95%),追求高白度和细腻手感;外墙漆多用活性重质碳酸钙(表面经硅烷改性),增强耐候性(耐人工老化≥500h)。
- 工业涂料(如钢结构防腐漆):
- 作用:与磷酸锌、三聚磷酸铝等防锈颜料复配,填充涂层孔隙,延缓腐蚀介质渗透(腐蚀速率降低 40%~60%)。
- 特殊要求:需控制碳酸钙铁含量(Fe₂O₃≤0.1%),避免加速金属基材电化学腐蚀。
- 胶印油墨 / 凹印油墨:
- 作用:作为填充剂(添加量 10%~25%),调节油墨粘度(如从 5000mPa・s 降至 3000mPa・s),改善纸张吸附性,防止透印(墨层干燥后背面渗色等级≤1 级)。
- 选型:选用超细活性碳酸钙(粒径 < 0.5μm),避免粗颗粒划伤印版,同时提升油墨透明度(适用于叠印工艺)。
- 食品包装油墨:需使用食品级碳酸钙(重金属含量≤10ppm),满足 FDA 或 GB 9685-2016 标准,确保安全性。
- 塑料色母粒:
- 作用:在 PE、PP 色母粒中添加 10%~30% 碳酸钙,降低颜料团聚风险,提升分散均匀性(色差值 ΔE≤1.0),同时改善母粒的挤出加工稳定性(熔体流动速率波动≤5%)。
- 案例:白色 PP 打包带色母粒中,碳酸钙与钛白粉按 3:1 比例复配,成本降低 20%,拉伸强度保持≥200MPa。
- 橡胶制品(如轮胎、胶管):
- 作用:作为增量填料(添加量 15%~25%),降低橡胶配方成本,同时提高制品挺性(如胶管硬度从邵氏 A 60 提升至 70),并辅助补强(与炭黑并用时,扯断伸长率下降≤10%)。
类型 |
白度 |
粒径范围 |
吸油量 |
表面处理 |
典型应用场景 |
重质碳酸钙 |
≥90% |
10~100μm |
15~25mL/100g |
无或硬脂酸改性 |
低成本涂料、橡胶填充 |
轻质碳酸钙 |
≥95% |
1~10μm |
25~35mL/100g |
无 |
高白度乳胶漆、纸张填料 |
活性碳酸钙 |
≥93% |
0.5~5μm |
20~30mL/100g |
硬脂酸 / 硅烷改性 |
塑料色母粒、高附着力涂料 |
纳米碳酸钙 |
≥92% |
20~100nm |
40~60mL/100g |
偶联剂改性 |
高性能油墨、透明涂层 |
- 白度:用于白色颜料时,白度需≥93%(ISO 亮度),避免影响颜色纯净度。
- 分散性:在溶剂型涂料中,碳酸钙需通过亲油性改性(如铝酸酯偶联剂),防止在油性体系中絮凝(分散指数≤1.2)。
- 杂质控制:铁(Fe)、锰(Mn)等金属离子含量需≤0.01%,避免催化颜料氧化(如导致有机颜料黄变)。
- 遮盖力叠加效应:钛白粉(高折射率)与碳酸钙(低吸油量)复配时,最佳比例为钛白粉:碳酸钙 = 1:2~1:3,可使遮盖力达到理论最大值(比单一钛白粉提升 15%~20%)。
- 颜色稳定性:在蓝色或绿色颜料中,避免使用含镁的碳酸钙(如大理石来源的钙),防止镁离子与铜酞菁颜料反应导致色相偏移(ΔE≥2.0)。
- 分散剂:在高填充颜料体系(如碳酸钙含量 > 30%)中,添加聚丙烯酸钠或脂肪酸类分散剂(用量 0.5%~1%),降低体系粘度(降幅可达 40%),改善研磨效率(分散时间缩短 30%)。
- 流变助剂:搭配膨润土或气相二氧化硅,提升碳酸钙的抗沉降能力(沉降高度≤5mm/24h),适用于厚浆型涂料。
- 表面改性剂:在塑料色母粒中,碳酸钙与颜料共同包覆硅烷偶联剂,可增强填料 - 树脂界面结合力,减少色母粒在成型过程中的 “析出” 现象(析出量≤0.05mg/cm²)。
问题现象 |
原因分析 |
解决措施 |
颜色发灰 / 不鲜艳 |
碳酸钙白度不足或粒径过粗 |
更换白度≥95% 的轻质碳酸钙,粒径控制 < 5μm |
涂料絮凝结块 |
碳酸钙表面未改性或分散剂不足 |
改用活性碳酸钙,增加分散剂用量至 1.5% |
油墨干燥速度慢 |
碳酸钙吸油量过高 |
选用低吸油量重钙(≤20mL/100g),或搭配气相二氧化硅 |
塑料制品表面析出 |
碳酸钙与树脂相容性差 |
使用钛酸酯改性碳酸钙,添加相容剂(如 EVA 蜡) |
碳酸钙在颜料领域通过填充稀释、性能优化、成本控制三大核心作用,成为涂料、油墨、塑料着色等行业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。未来发展趋势聚焦于纳米化、表面多功能化(如同时具备分散性与防锈性)及复合化(与二氧化钛、硫酸钡等复配),以满足高端领域对颜料高光泽、高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的需求(如低 VOCs 涂料、可降解塑料着色)。